問題與挑戰
各種發電方式的現況與未來?國際趨勢與各國轉型計畫?
加入對話實驗之前,歡迎參考這些資料,確保順暢的交流體驗!
氣候變遷的挑戰
工業革命後,人類許多經濟活動仰賴化石燃料的燃燒,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溫度提高,進一步造成氣候變遷。根據聯合國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估算,2018 年時,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平均溫度,已經較工業革命之前提高了約 1 度。在《全球升溫 1.5 度特別報告》中,IPCC 指出,升溫 1.5 度時,人類與自然所受到的氣候風險,如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生物滅絕等等,都會較現在增加許多。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
氣候變遷直接影響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統計,台灣天然災害的種類佔比中,颱風佔六成六,豪雨水患佔三成左右,再來才是地震與其他災害;也就是說,台灣本來就是一個面對高度氣候風險的國家,氣候變遷更將使得風險加遽。
第一是,台灣的極端的高溫頻率將會增加、強度增強;第二,因為降雨型態的改變,乾濕季會較過往更為明顯。台灣會更容易面臨乾旱的威脅;但一旦降雨,卻又可能發生強降雨,導致水患的發生,乾濕季會更加明顯。第三,颱風的強度可能會提高。
氣候變遷也可能帶來更多的傳染疾病。降雨帶來的積水是滋生登革熱病媒蚊的溫床。在極端氣候下,登革熱有可能會擴大蔓延蔓延。氣候的變遷,也會影響台灣的農產品,可能造成農產品的災損,或是影響收成。
氣候變遷促使經濟及產業轉型
控制碳排放,是減緩氣候變遷唯一且根本的措施。由於氣候變遷甚至會危及人類生存,許多國家開始訂定「淨零排放」的目標。
目前全世界訂定與研訂淨零排放目標的經濟體數已超過 120 個,佔全球 GDP 的 75%以上、全球排碳量的 62%以上。這些國家訂定淨零排放目標後,很可能會導致國內高碳排產業外移的「碳洩漏」現象,因此也會對進口產品課徵「碳關稅」,避免碳洩漏發生。
目前,歐盟已著手推動碳關稅,美國與日本也宣布考慮推動相似制度。在此狀況之下,未來台灣的多數出口市場均將實施碳關稅制度。若依據歐盟規劃課徵對象與個行業的出口依賴度,台灣處於高度碳關稅風險的企業佔 GDP 超過 6%。
同時,各國的金融投資者也開始注重投資對象是否有提出符合淨零排放的經營策略。如挪威主權基金,將可能要求投資對象提出情境分析,若氣候績效不符合投資基金的要求,將面臨撤資風險。
企業客戶也將會更偏好選擇低碳生產之產品。若持續以高碳排的方式進行生產製造,不但產品會失去競爭力,甚至會影響整體企業形象。
在上述前提下,企業必須加速低碳技術的研發與轉型,如燃煤鍋爐轉為燃氣,或進一步改用氫能;企業也會使用更多綠電,或導入儲能系統及智慧微電網,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台灣的新機會
面對氣候變遷的變局,台灣也可以從挑戰中找到新機會。
面對氣候變遷的變局,要如何因應,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要怎麼做」的現在進行式。這不只是壓力,台灣也可以從挑戰中找到新機會。這將是系統的變遷,從能源轉型,到經濟轉型甚至社會轉型。
從「企業社會責任」(CSR)到「永續發展目標」(SDGs)到減碳責任,全球對產業和企業的國際規範和遊戲規則趨勢越來越明顯,台灣作為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政府部門與企業,也開始促成和推動「科學基礎碳目標倡議」(SBTI),綠能發展與低碳經濟增速,成為新的驅動力量。
在能源轉型部分,電池、儲能、綠能等等新的市場需求,正在創造新的綠色投資和就業機會。在企業轉型方面,企業若更能夠重視能源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也能提升自身競爭力。
在交通方面,藉由推動運具電動化,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空污、減少碳排,並帶動相關的電動車及數位產業的發展。社會轉型方面,隨著更多社區投入建置公民電廠,能源轉型成為新的公民運動模式,形成社區發展新動力。
提問與討論
你可以嘗試著討論以下這些問題,或是提出新的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
你認為台灣現在因應氣候變遷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哪些?這個問題背後還有哪些國內及國際的結構性困境需要解決?
台灣要往2050年溫室氣體或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你認為還有哪些問題跟困境需要逐步克服?
面對氣候變遷,無論是政府、企業或社會端,我們都需要一套新的、系統性的治理思維來應對,你認為目前有哪些長期累積下來的積習或舊思維需要突破?